肌肉的重要性?
醫學研究指出,一般人從 40 歲開始,肌肉開始流失,年紀越大流失越快。肌肉流失、骨質疏鬆都會降低活動能力、增加跌傷風險,影響老年生活質素。
何謂「少肌症」?
少肌症 — 意為肌肉量不足。據研究指出,香港 65 歲以上的長者中,有三成都患有少肌症,其特徵包括持續並且全身普遍的骨骼肌重量和功能減少,隨之亦可能會造成失能、生活質數下降;嚴重的更會引致日常生活無法自理,增加死亡的風險。
如果您生活上遇到以下情況,應開始正視患上少肌症的可能性:
如何阻止少肌症及以上問題 ?
為阻止肌肉流失,提升年老生活質素,恆常的阻力訓練便是最有效的方法!自 2008 年起,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把肌肉鍛鍊列入健康運動指引內,建議成年人及長者,除了帶氧運動外,每星期進行兩次肌肉訓練,增進健康。肌肉訓練對肌肉、骨骼健康皆有幫助,而科學研究更確定了良好的肌肉對預防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有莫大的裨益。
帶氧運動有同樣作用嗎?
香港人大多偏愛帶氧運動,如游水、跑步等等,帶氧運動對心肺功能的確有莫大益處。不過對中年人士來說,帶氧運動對肌肉及骨骼健康的幫助比較有限。
甚麼是阻力訓練?
阻力訓練是肌力訓練下重要的一環,其主要目的是訓練人體的肌肉;透過自身體重、或者外來阻力的方式(如器械、彈力帶等)去刺激並提升肌肉量的訓練。
肌力訓練有甚麼好處?
進行肌力訓練有哪些要點及須知?
如進行肌力訓練後感到痠痛是正常嗎?
進行阻力訓練後的兩三天,肌肉通常會出現一些疼痛的感覺,但恢復過來後,疼痛會慢慢消失。這是正常的身體適應性調整,而經身陳代謝後,肌肉力量和身體狀態都會提升,這生理現象稱為「延緩性肌肉疲勞」。(若疼痛有異或持續多天也未有減退跡象,應儘快求醫)
計劃將分階段邀請年滿 50 歲或以上人士成為參加者,受惠人數超過兩萬。 所有參加者會被安排參與 1 個分為兩階段,為期 1 年的運動計劃。
1. 第一階段:肌不可失運動課堂
首三個月是由「有肌大使」指導的運動課堂:每組八至十三人,
由一位大使講解運動須知,並教授「有肌健康操」(以阻力帶訓練為主);
每堂一小時,每兩星期一堂,總共六堂。
註:因受疫情影響,所有肌不可失運動課堂自 2020 年 7 月 12 日起暫停,以減少社交接觸和防範傳播感染的風險。團隊將繼續檢視有關情況,並適時再作公布。
2. 第二階段:自定計劃、訓練及匯報
其後的九個月將會是自我訓練期,參加者需要自我規劃每周的運動,並定時透過網頁或電話應用程式來重溫「有肌健康操」的技巧和要點、觀看示範短片、報告身體狀況以及訓練進程。讓研究團隊能更具體了解和分析數據,參與者在加入計劃的前後,身體和行為習慣上帶來的效果和轉變。
只要您是年滿 50 歲的香港居民,我們將誠意邀請您參加「肌不可失運動課堂」,開始建立恆常運動的習慣,多做肌力訓練以減慢肌肉流失、增進骨質密度,使骨骼更強壯,延緩老化。
整個運動課堂的前後,逾數千名參加者有機會被抽選進行各項身體測試,讓他們可以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並自我督促。另外,團隊亦會透過抽籤形式挑選參加者,進行更詳細的追蹤檢測,希望更深入了解阻力運動對參加者的健康帶來的改變。
1. 計劃一年,運動課堂的前、後及期間:
於課堂前後、第六、第九及第十二個月,團隊都會盡力安排各項身體測試,讓參加者可以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並自我督促。團隊更會透過網頁或電話應用程式收集參加者的身體狀況及訓練進程,密切了解參加者的運動及健康情況。
2. 由 2020 年起:
團隊計劃於2020年起,以不同形式舉辦肌不可失工作坊/社區健康測試日。屆時,項目團隊將會為參加者進行身體評估,讓參加者知悉自己的身體狀況,藉以希望他們切身了解恆常運動的好處,保持經常做運動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