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US-FIT 特約: 有肌操一操》

Start Date

《 MUS-FIT 特約: 有肌操一操》

隨著年齡增長,肌肉不斷流失,影響身體活動能力,令生活質素下降。10 月 20 日 物理治療師黃顯偉先生將會向大家介紹一套全面鍛鍊肌肉的運動。記得快啲報名支持一下啦 !
---------------------------------------------------------------
想了解更多運動醫學專題內容,立即報名 SMART Fun Day 中大運動醫學日 2019 啦,仲諗?
---------------------------------------------------------------

原來煲緊劇都可以做運動架!

Start Date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及運動學系副教授 雷雄德博士,教教大家如何「肌」不可失,踏上健康大道~ 原來煲緊劇都可以做運動架!
齊齊有肌肉,有健康??
 

立即觀看: 鳳凰衛視 香港台 Phoenix Hong Kong Channel

賽馬會「肌」不可失大行動 SMART Fun Day 中大運動醫學日 2019 體驗班及講座

Start Date

賽馬會「肌」不可失大行動中大運動醫學日2019 已經開始咗報名啦~
仲等?Go go go ~~~

*** SMART Fun Day 中大運動醫學日 2019 ***
日期:2019 年 10 月 19 - 20 日(星期六至日)
時間:上午 10 時至下午 6 時
地點:九龍塘達之路 72 號創新中心

近8成受訪者曾肩頸關節不適

Start Date

本港成年人普遍有骨骼肌肉健康問題;且數據顯示肌肉骨骼健康問題有年輕化的趨勢,可能由於平日缺乏運動。不少退化性關節問題會在五十歲後陸續出現,例如五十肩、肩周炎、椎間盤退化、退化性膝關節炎等。

瀏覽我們的網頁和 Facebook 專頁,了解「賽馬會『肌』不可失大行動」,助你認識肌肉的重要性,締造更健康的生活!

 

香港浸會大學許士芬博士體康研究中心與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運動醫學團隊,在今年五月利用網上問卷成功訪問五千四百一十五名二十歲或以上的市民,發現市民出現關節問題的情況十分普遍。結果除上面的大多數人會有肩頸不適或痛楚,亦有接近七成受訪者表示過去半年感覺腰背肩頸等位置容易疲倦,超過四成受訪者曾因關節不適而求診。部分受訪者會透過不同的行動以預防關節問題,其中以伸展、運動最普遍,其次為休息及按摩。

 

肌肉骨骼問題年輕化

研究團隊表示,數據顯示肌肉骨骼健康問題有年輕化的趨勢,可能由於平日缺乏運動。不少退化性關節問題會在五十歲後陸續出現,例如五十肩、肩周炎、椎間盤退化、退化性膝關節炎等。團隊續指,不論是研究或臨床經驗均指出,適量及恒常的肌力鍛煉可以紓緩以上的退化性關節問題所帶來的徵狀,減慢關節退化,並能預防跌倒及受傷。

 

賽馬會「肌」不可失大行動啟動禮暨「入五登六」人士肌肉骨骼健康調查發佈會

Start Date

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浸會大學合作,為中年人士及長者推出一系列簡易家居運動訓練,協助他們建立恒常運動習慣,以強化肌肉骨骼系統,增強他們健康之餘,長遠又可以節省公共醫療開支。

項目團隊於 2019 年 6 月 22 日假九龍公園體育館舉行計劃的啟動禮暨「入五登六」人士肌肉骨骼健康調查發佈會,並承蒙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副署長(康樂事務)李碧茜女士,JP 、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長者、復康、醫療、環保及家庭)陳載英女士、香港浸會大學校長錢大康先生,BBS,JP、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行政)吳樹培先生、「星級有肌大使」洪松蔭先生,JP 及 陳念慈女士,BEM,JP 等嘉賓進行主禮。

中文大學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教授兼學系主任容樹恆表示,肌肉骨骼健康問題有年輕化趨勢,當中以肩頸痛為主要問題。容教授表示,近 5 年日常骨科中年輕人求診的個案直線上升,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年輕人從事文職工作和長時間使用手機引至姿勢不良,使肩頸肌肉出現毛病。

浸會大學許士芬博士體康研究中心副主任雷雄德希望市民能宣傳「有肌肉有健康」的概念。

賽馬會「肌」不可失大行動 Facebook 專頁正式上線!

Start Date

人人都想老當益壯,但隨著年齡增長,關節退化和心血管疾病等健康問題將日益嚴重。據政府統計, 50 歲或以上人口在 2017 年已佔全港總人數超過百分之四十, 而比例將不斷攀升。人口結構老化對本港醫療、財政體系帶來極大挑戰,而恒常運動正是維持老年健康的不二法門。

請 "Like" 我們的 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MusFit.HK,將會探討運動與健康之課題!

儘管生活忙碌,也應培養恆常運動的習慣

Start Date

根據「社區體質測試計劃」調查結果,大部分香港市民,不論老幼,均缺乏足夠的體能活動以保持健康體魄。體能活動對健康有莫大益處,體能活動量愈高,體質便愈理想;相反,體能活動量不足,體質會隨着年紀增長轉差。

 

體能活動有助降低患上一系列非傳染病風險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病、中風、部分癌症(例如大腸癌)和抑鬱症。

 

要保持身體健康,應把體能活動融入生活,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我們可以善用日常機會多做運動,例如多步行、行樓梯、做家務、或早一點起床、利用午膳或晚飯前的時間做運動。能強身健體之餘,也有助提高工作效率,令生活更添姿采。

 

儘管生活忙碌,也應培養恆常運動的習慣。運動種類繁多,我們可按個人興趣,選擇喜愛的運動。

以健康效益來劃分,運動可分為三大類:

1.心肺耐力鍛鍊運動

2.肌肉鍛鍊運動

3.伸展運動

 

#抗疫新常態 抗疫 7 招

Start Date

在未有疫苗之前,大家需適應在「#抗疫新常態」下生活;惟社區傳播尚未完全「斷尾」,切記若過份鬆懈,疫情將可能出現逆轉!

1. 戴口罩

2. 勤潔手

3. 保距離

4. 早求醫

肥胖與 2019冠狀病毒病

Start Date

肥胖是一個重大的公共衞生議題。於二零一六年,世界衞生組織(世衞)估計全球有超過 19 億年齡介乎 18 歲或以上人士超重,當中逾 6.5 億人屬肥胖。研究清楚指出,肥胖會增加患上各種非傳染病的風險、降低生活質素和縮短預期壽命。與體重正常的相比,肥胖人士亦會較容易受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例如肺炎)及出現相關併發症。

 

肥胖與 2019冠狀病毒病

 

超重或肥胖的基本成因是從食物和飲料攝入的熱量與正常身體機能和日常活動所消耗的熱量失衡所致。要控制並達致理想體重,市民應奉行健康生活模式,其中包括多做體能活動和均衡飲食。

 

【杏林在線】「素」人運動員

Start Date

相信好多人嘅迷思:不吃肉就沒有肌肉?我哋可以從運動醫學上了解素食者與非素食者嘅分別。無論大家抗疫,抑或打算重拾訓練,都記得「肌」不可失啊!

 

【杏林在線】「素」人運動員

 

熱愛運動但又想吃素,會可影響運動表現呢?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義務秘書莫鑑明指出,研究顯示吃素的運動員如果吸收足夠蛋白質、鐵質和碳水化合物之後,其實運動表現並沒有變差。

然而,需注意進食量和其它營養的攝取,因為會影響轉成能量的比率;肌肉要靠蛋白質造成,如果吸收蛋白質份量減少,自然復元能力可能變低。

 

「素」人運動員

 

(影片及文字內容轉載自: Now 杏林在線 - 2020年6月28日 節目)